截至目前,国企已然成为环保行业绝对的带头大哥。
据统计,我国现有128家央企,其中实业类有96家,而涉足环保产业的就有53家,包括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节能、光大国际、中车、以及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基建狂魔。
这些巨头的火力网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且甫一进场就火力全开。两年之间,环保产业的顶层市场几乎尽归国企。
而与之伴随的是,东方园林、碧水源、启迪环境、三聚环保、清新环境等上市民营企业的坠落与被收编。
至此,环保产业自刮起“变革”的风向以来,表现出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相关政策变的刚猛落地;二是国企的生猛入主。前者似火,一度使行业爆燃,后者如水,浇到了所有人头上。
这一冷一热,让很多人难以适应,有人说这是外行对内行的强取豪夺,也有人说这是“国进民退”,当然,更多的是对局势的捉摸不透。
那么,这些变革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国企大规模地进入环保到底出于什么?不妨从以下几点来看。
01
“国家队进场”背后的“国家意志”
大批的国企同时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做同样的事,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下,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市场逐利行为。
如前述,目前已有53家央企涉足环保,而这些企业或者是副部级单位,或者是国资委管理的厅局级单位。
一方面,这些企业本身具有极强的行政属性,另一方面,这么多央企步调一致做环保,在其之上必有一统一的意志力。
而且,这种意志力不光表现在央企,在各地方的国资、国企身上均有体现。
所以,国家队入主环保是一次统一的国家行为,其背后自然承载着一项重要的国家意志——即生态文明建设。
真有这么严重?有。在政治层面,生态文明早在十九大之后就正式写入了宪法;在执行层面,污染防治是当前国家主要推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国事不可儿戏,事实上,当下我们所做的环保事业中还包含欠了很久的历史账,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紧迫。
这就要求环保产业的推进一要快速、二要有效,进而无可避免地要采取非常措施——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没错,过去数十年的经济腾飞在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机制,且这一机制的主体就是国企。
而今,同样的机制、同样的机构,又用到环保这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善后事宜上来了,这种统一在某种意义上是合理的。
那么,调集了这么大的力量,到底要打怎样一场环境保卫战?
02
现阶段我国环保产业的特殊性
国企是我国经济的核心命脉,其存在必是国民经济的要害部位;而当下,国家地将其布置在环保产业中,这与当下环保产业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
一、民生属性。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在宪法的定义中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迫切任务,另一方面,污染防治是当前国家主要推动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环保产业承载着很重的任务,这一属性决定了环保的强执行性。
二、行政属性。环保是典型的公益性产业,主要由各地政府付费。这一属性决定了行业利润的天花板,所以环保产业一定程度上背负的是为国为民的巨大使命;甚至有些情况要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工程属性。环保产业和基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都具有投资规模大、期限长、受益率低等特征。这对参与企业的资金、运营等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可以参考波澜壮阔的基建行业。
要匹配这样的产业,多数民营企业是很吃力的。近几年来,数万家环保公司涌现环保行业,目的是想分享政策红利。
但是,这些公司真正能参与的份额十分有限,而环保行业原本就鱼龙混杂,这就更加引发了行业的虚胖症。
而虚胖的环保行业根本无法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标准诉求。也就是说环保产业的成长、民营企业的成长还需要时间,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等不了了。
03
国企的使命和进入环保的必然性
对于国企,一定要看到其“国”、“企”双重性,国是国家意志,企是企业经营模式,这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
国企是达成国家战略意图的有力武器,改革开以来,我国飞一般的建设速度离不开国企超出市场规律的作用力,面对当前棘手而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这种强力作用。
在对待盈利的态度上,国企与民企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民企,盈利是命根子,而对于国企盈利目的性不占主导。这一特性决定了国企对于复杂的环保市场的接受度远高于民企。
搞好环保一定程度上是政治任务,对于一些盈利性差、难于操作且较为紧迫的项目,只能由国企来做。
在这一点上,环保类似于过去几十年发展迅速的基建。这也是基建狂魔们能快速切入环保市场的原因。(可参考山少爷半年前的文章《基建狂魔杀入环保行业的启示》)。
民企在趋利性的驱使下,亏本生意是不会做的;国企很多时候承担着经济稳定、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责任,在非常境况下可以超出市场规律行事。
结合前述环保产业的特性以及国企的先天优势可知,国企组团进入环保产业是必然的。
04
“有钱”的国企和“攒钱”的国企
因为其“国”的基因,国企与政府、银行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这一禀赋让国企在许多投入高、规模大的行业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
长期以来重资产行业基本上都是国企的天下,原因就是如此。当然,这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而当前环保民营企业纷纷陷入危机,皆由资金供血不足的缺陷所致。就这一点而言,国企更能够快速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
前面讲国企不以盈利为主导,但国企必须要实现保值增值。在这条铁律下,国企的注意力永远都在重资产上,这是国企“攒钱”的根本逻辑。
而在当前产能普遍过剩的大环境下,环保作为为数不多的增长型产业,无疑是国企战略转型的最佳选项。
05
国企是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有力措施
经济是国家的根本,控制了经济就控制了国家的命脉,所以重要产业必须由国家直接管控,如石油、电力、银行、矿业等。如果这些产业私有化,会对国家的统治带来不利。
环保作为干系民生的重要产业,对国家的统治和安全同样重要。如果把环保产业完全交给自由市场,民企做大了容易出现垄断,这与我国国情是违背的。
此外,国家现在投入巨资做环保,一是要快速见效,二是钱得拢住。
结 语
时代洪流浩荡前行,过去的40年,我们的国家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经济大追赶,过程艰辛但是振奋人心。
因为逼不得已、刻不容缓的世界局势,过程中有“求速度而舍其他“的紧急,其中就有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顾之不急。
这种取舍一度受到诟病,但历史证明,唯其如此才有将来。
而更加振奋人心的是,这盛世从历史中走来,也一直未曾忘记历史,国企的进场真正标志着国家将展开对过去数十年中对生态环境顾之不急的大修复,也标志着这场修复的进程同过去数十年经济的发展一样波澜壮阔。
且不谈国进民退之类经济的或者是市场发展的具体问题,着眼我国宏大的发展进程,这将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革命性的转折点。
这是大的时代,大的趋势!